56、人才培养和就业难
过了高考分数线,你报考了一个学校,选读了一个专业,对它并不了解(比如国际商务专业读完是干什么的),后来发现并不喜欢(比如喜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女生读了国际商务专业)不擅长(比如英语很差的学生读国际商务)不合适(比如一些很老实很内向不喜欢开口说话的学生读国际商务专业),那么,你可以说“大学我去读了”;同样的, 你报考了一个学校,选读了一个专业,对它很是喜欢,越读越来劲越来越擅长,那么,你可以说“我来读大学了”。这两者有根本的区别。动机决定行动。 对于学校,你开这个专业我也可以开这个专业。开了专业,就要保证生源,要有生源,就只要你上了我的分数线,冷门的哪怕录取到最后一个志愿的最后一名学生。 对于学生,你进来了,就得遵守纪律,考勤、考试等等纪律规定。老师讲课你得听,否则,考试不过,你得补考。高职院要求“双证”毕业,所以你还得考个证。三年学费全交,通过所有考试,没违规,时间到了,你就毕业了。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社会都知道:就业时,很多企业需要有经验的。谁也都知道经验是不能考出来的。可任何学校好像都没办法,基本上所有学科,都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学得如何。学生能有办法吗?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如今,我们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出现了就业难、不值钱。问题是,什么是企业眼中的人才呢?温水中人才如云教授辈出的的各大高校是怎样看待怎样培养人才的呢?当大学老师,你就知道。而准备毕业的人才你呢?你又是不是企业眼中的人才呢?找工作时,你就知道了。 换一个真正的话题: 本人觉得,国际商务专业里的核心、实践课程,起码有一大半都不应用考试方式,因为成绩只说明学生记住了多少课本上死的知识。 比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商务谈判、英语函电、英语听说写、专业综合技能实训、货代理论与实操、国贸案例分析等等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实践、动手(包括模拟)中学,最后只需学生写出体验报告(是如何做的?做得如何?感悟了什么?自身存在什么问题?准备如何去弥补这些不足等等)就可以了。学生在练的过程学到的才是重要和有用的。 企业对本专业的人才要求,主要是外贸核心技能及岗位和职场素质能力,而非只是“国际商务知识”。技能及素质只能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练出来,而不可能教出来。我们一直叫的很响的口号“基本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用课堂这种上课模式来实现根本不可能。 至今谁来教,又是一个严重问题。博士硕士教授等高文凭高职称,假如其从没经过实践,教学生也只能教学生死的课本的“知识”(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已),并不能解决“如何做”(技能)和“如何做得更好”(素质)的问题。而这跟企业的需求是不相符的。 这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是实践专家来编写或者只需设计而非只是高职称者(其中的没实践经验者)来瞎编。而课程更必须是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来指导而不是高文凭者(没实践经验者)来“教书”。本专业,如果由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高文凭者来当专业带头人(比如他可以说出《国际贸易实务》就是学中文版的合同条款就可以了等等话来)和领导(他可以让不懂专业的其他老师来带对指导学生去参加全国技能比赛而非安排真正在培训学生的老师),前者是可怕的后者是可悲的(为该专业学生、为该专业教研室的老师、为该校!)。这只是一种常识。而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恰恰在违背常识。这种事情发生在当今,实在匪夷所思。 生源、师资、上课方式(培养模式)才是培养目标质量的决定因素,而非课程、教材、精品课程、考证等等(这些都是闭门造车式的严重误区!)——我只针对国际商务专业。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国际商务专业老师,总天真认为:本专业,起码应该保证生源必须是英语基础好的,当然最好是学生喜欢的。这样,老师教和学生学起核心专业来都没那么累,更重要的是,成本低效果好。这是一定的。说实在,教书六年,至今,直到今天下午我们还在应付评估累死累活填数据,可10级国际商务专业有学生(按照学校标准还算学得不错)在为就业犯愁,她们在等待我的帮助为她们推荐企业。而二年级此时被我上到《外贸单证实务》的,她们正埋头准备考四级,对于专业技能,他们很多至今根本找不到北,而一年后的今天又到了他们找工作。几乎每年到此时我都会经历这种事,年复一年…… 一位卑微的老师,六年来,也就只能不断地在各届被我教到的学生班上呼吁吆喝引导说教、不断地写这些感受文字而已,我还能做什么呢? 还有一个宏观问题,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都在说是本地方培养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这本来没错。可不能理解的是,为何不真正按专业来给高职院分类,比如,国际商务专业,本来就可以全部划入“广东外贸职业学院”,而非像现在这样的什么学院都来培养国际商务人才,这只能浪费大量社会资源后又未又效果不好。既然市(据报道准备在增城建)、省(准备在清远建)可以投入资金建职教城,为何不能好好整合省里、市里各职业院校资源? 我想,这是不是因为“记得利益”原因呢? 窃以为,高职城职教城的建设,应该本着专而精,而非大而广。
对于国际商务专业的高职院高职院假如不改革,国际商务专业永远不能给外贸、货代企业培养出更多合格“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院培养目标里写的)。改革,是一定得动到利益,得经历阵痛。这话貌似最近李克强说的。
高职院不真正改革,其只能永远只是个考证培训机构而已,而非所谓的大学。高职院只有市场化、大多数私有化,才有活力,从废除编制制度采用劳动合同制开始。才能培养市场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真正人才。讲白了,就是必须放权;采用企业化管理方式;废除一些洗脑式课程;师资采用竞聘上岗;办学质量采用第三方评价......
僵硬的体制死板的办学模式,只能培养僵硬死板的准人才。这是一种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高职院师资,必须废除唯高文凭高职称论;中层以上必须由有企业管理经验者优先,这样有利于真正做到与市场接轨。目前这种体制下养育出来的高职称者(没有市场观念企业管理经验只懂学术搞科研)大量充当管理者只会在老路上绕圈,永远只是纸上谈兵。
......
这正是:
读个大学平凡事
找工无门说炎凉
疑难杂证观世相
教育人生话沧桑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周国平说“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对它并不喜欢,这项工作就只是你的职业。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 最理想的情形是,事业和职业一致,做喜欢的事并能以之谋生。”之后,我又婆婆妈妈说了这些。因为,我只是在做喜欢的事并以此谋生。 我乐观地相信明天会更好的。
特别说明: 假如你是学生,看到我写的这样的帖子,希望你能正面地从自身做起做好,珍惜你的大学时光,努力在现有条件下使得自己变成社会需要的真正的人才。这才是看帖子”就业难“言论的真正意义——这些话送给所有看到此贴的在学校生们! (南岛主原创。转帖请注明来自南岛主学习网http://www.nandaozhu.com/portal.php。违者必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