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主 发表于 2013-9-24 22:29:17

63、看世乒赛刘国梁提裤子的匪夷所思

一生热爱乒乓球,又一届世乒赛当然不会错过。最终,没出乎意料的,男队继续卫冕,女队复仇成功重夺奖杯。 看到刘国梁因那大肥腰叫停站起来指导选手时常常会提提裤子,我每次都会笑着专门捕捉这细节。可看到他指点选手时那认真、专业神情,我一点都不担心他的裤子会掉,而是突然想到:刘国梁,曾经叱咤乒坛的世界冠军,他本来也是运动员。于是,我匪夷所思:

一、教练和高职院专业老师

一位合格的乒乓球教练员,首先必须是运动员出生,当然最好还是高手、世界冠军。这里的核心点是,他首先是实践的高手。比赛过程的全过程:技战术、心里、经验等等,他全经历过,还了如指掌。于是,选手比赛中发生了什么,该指导什么,他了然于心。一位优秀的教练员,必须再次基础上,运动良好的沟通能力把自己的思想、要求准确无误、及时传达给运动员。

一位合格高职院专业实务类老师,其实,亦然。国贸实务、跟单实务、单证实务、英语函电等实务类课程,身为老师,首先必须是实践过的,他才清楚外贸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的种种细节、难点、重点。接着,才可能把握死的教科书里面的核心知识点。一位优秀的实务类教师,当然必须运用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把这些知识、技能教给学生。

印象中,刘国梁从运动员变为教练员时,并没有高文凭高职称。这充分说明,技能型、实操性的知识指导、教育,并不需要高文凭高职称,更加需要的是自己本身的实践经验。

可,为何我们的高职教育对于老师,永远只看重一个人的高文凭高职称呢?乒乓球队里有专门的科研人员,这需要有专业的扎实深厚的理论做支撑,高文凭高职称满足了这一要求。我们的高职院也是一样。这一类老师,较为适合教基础理论和做科研。

显而易见,高职院对于教师的门槛设置,是存在严重的误导、不足、漏洞的。而这个问题不正视、解决好,有再好的教材、设置再好的课程、拥有再好的实训条件、督导组再怎么督导指导......想”培养出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是不可能的。二、运动员与高职院学生

运动员要出成绩,对于技能是必须天天练刻苦练,而不是老是在听老师讲理论听教练指导意见。高职院学生,亦然。国际商务类学生,英语口语、书面函电能力、寻找客户能力、核算成本的能力、签订合同能力、执行合同的能力、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语言沟通交流能力、书面能力等等都是本专业的关键能力、核心能力。这些能力,学生必须从上学第一天起就持之以恒的坚持、操作、锻炼、感悟。在此过程,还必须靠自己努力,配合以学校、系、老师、企业人士的适当引导、教育、熏陶,培养出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一些良好的岗位素质和职场素质。

这个问题要强调的是,学习,学生自己是主体,任何人都代替不了。老师再高明、课程再先进、实训条件再好,学生自己没有足够的认知、不努力地动手、思考,最终,三年想把自己变成”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也是不可能的。讲了两个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再附带说一下客体。我的认知和体会是,我们的高职教育过程中,作为校方、各系,一直把绝大数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花在这些方面。比如、从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程、上课模式、教师教学教案准备等等到实训条件、校企合作、精品课、督导等等。如果,没有解决好上述两个问题,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高技能型高素质人才“也是基本不能实现的。高就业率并不代表着这些人才多数都是”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事实上,我们一直在折腾的恰恰都是这些客体,而严重忽略了两个主体。

我认为:要解决上述两个关于主题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教师资格门槛认定问题。针对高职教育本身的人才培养目标特点,无比重视有企业背景的老师,甚至应该为这一类老师正名。只要这类老师首先受到过科班教育(本科),就算其没高文凭高职称,只要其在专业工作岗位上有8-10年以上实践经验、加上通过培训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就可认定并给予其起码相当于“讲师”水平(包括以上)的课酬、奖金待遇。一个高职院提出要“创新强校”,首先要从这里开始。没有一批有丰富企业背景(注意:非一定要高文凭高职称)的实务类老师来支撑,最终“创新”难以真正实现。起码,商务类专业如此。

再次,学生这个主体,校方、包括系部,无比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指导,关键是要强化师生互动、校企互动、企学互动,多为学生营造气氛、创造条件。特别是进入微博时代后,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在校花在专业学习、素质养成这两个最为关键方面的时间是少了的,何况我们的高职院学生在校时间本来就不多。比如,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培养,上文提到的那些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的。我们的现状是,一年级很少专业课程,核心专业基本都安排在二年级,基本都是填鸭式地拼命塞,而学生还要面对承受考四六级、专业从业资格证(比如国商要考单证员或跟单员、报关员)的压力。再算上学生开各类会议、参加各项比赛活动、游玩、恋爱等等,学生能真正用在专业技能训练、人文知识吸收、素质养成等还有多少时间呢?学生要在这么段时间里吸收、掌握这么多、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并变成技能,几乎是不可能的。多数学生到毕业时,是“知识初浅、技能薄弱、岗位素质、人文素养匮乏”的。

因此,我认为,这就需要我们各系部务必从头到尾强化师生互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训练锻炼能力的条件、机会(除了课堂之外)。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多学到一些技能,并培养出更好的岗位素质和职场素质。

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光靠课堂教育、课程设计,讲白了就是光靠专业老师是不够的。应该是在“学生管理”这一方面可多下点功夫,在强调政治、纪律、安全的同时,务必加强利用学生会、社团的功能,为学生创造各类有关专业技能、岗位、职场等等的各类活动、比赛、讲座。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者必须有所认知后,做好规划,最终落实到具体措施上。

写此文时,恰逢在QQ上看到往届的几位好学生,纠结于现工作状况。其中,一位不久前曾在上班途中,无助地落泪,她纠结于工资低、客户难找,男朋友又不知在哪里,她还想起了五年前去世的父亲......一位,工资本来就低,因公司状况不好,已经连续四个月没拿到工资了,就算拿到一个月,也是入不敷出,他的感情也是很纠结。他还纠结于到底是现在跳槽,出来后才找工作还是继续在公司呆着......他们很无辜,也很无助。好在,他们都还年轻。

本学期,有机会第一次教一年级的国贸实务课,讲了几章书了,来到了贸易术语、价格成本核算,知识枯燥无味,我深知。我更清楚,至今有些同学根本不知我在讲什么、有的人在课堂心系男朋友或者马上将会到来的”春之声“......也许,他们的心中,大学生活,还长着呢。看到那一串串的什么费用什么费用,头都大了......二年级,本学期的《外贸跟单实务》,让他们从做销售计划开始,接着在广交会上与国外客户洽谈、并订立合同,再接着写信催客户开证......那天,讲到合同里的报价时,做了点知识延伸,在课堂上问:一个20尺货柜的长宽高多少,全班鸦雀无声。多次追问后,终于有一女生说,大概是6米乘2米多乘2米多吧。我表扬了她后,又啰嗦了两节课,全都是说教,从本专业的核心技能说到了学习问题(哪些该掌握好哪些该怎么学等等等)说到了你们工作就明白了的老话题......我很清楚,多数的学生是不耐烦的。可是,我固执地讲了认为该讲的这些道理——也许学生认为是废话。他们有的告诉我,交两三百元考单证员,是很贵的。当然要好好看书复习,其他的(比如,上述的关键能力)哪有时间、心思去理那么多。我说,其实,你的能力比那证书重要。学生——跟以往的学生一样,在此阶段,他们当然不能体会。他们觉得你在说教。他们过后,不会去按照你的提示、指导,老老实实每天去练习口语、去练好书面函电、去熟悉船公司、集装箱.......外贸单证实训课上,他们大多首先打开QQ空间,而不是赶紧练单证的填写以及练好快速打字......他们跟一年级的一样,理毕业还远着呢。最多,只是多呢些考这证那证的压力。他们从进大学第一天起,就被教育“考证有利于找工作”!因此,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上课,考证考证!

三年级的,现在在实习找工作,有的学生现还找不到工作;不久前前往一公司探望已经在上班的一学生,他拿出公司的宣传单给我看,一看就知道是为外国人提供咨询、、注册、办证等服务的公司。他却问我,公司算不算外贸公司?他连外贸公司是做什么的都还没搞通!


老是眼睁睁看着身边的在校生或轻松、无知或老实坚持不旷课刻苦埋头复习考证,而对于动手亲自操作碰到的问题、弱项,你跟他们说这些恰恰很重要,他们很难理解。他们觉得这些可以留待实践中学。当你引导他们,如果,你缺乏这些关键知识、技能(先别说素质),你又如何能找到相关工作、又如何能在岗位上显示你的能力、优势时,他们又会想到那是未来的,他们还会想到考证才是最现实的。

在学生的课堂上、在最近系里的一次教师大会上、在上周系里主任来听我的课后的沟通,我都表达了一个观点:作为一位老外贸,我很在乎,我教过的国商学生到毕业后到底能有多少能走上外贸、货代职场?我能否能多培养几位合格的外销员、跟单员、单证员?我想,每一位当过运动员的教练员也会很在乎他的弟子的运动成绩的。这是一种常识一种必然。

有一天晚上,我突然又匪夷所思:高职国际商务教育,实在是一种怪胎!——假如,凭我们现在的这种师资制度、力量、这种管理、教育学生的模式、学生在校就这么点时间的话。我那天直接在会上、跟领导沟通时,都直接讲:我们录取的学生假如不是英语较好,该学生又很自爱自强认真坚持天天练英语;我们的一年级二年级还这样开课;我们的一些核心课程又这样照本宣科;学生还经常开这会那会(围绕着学生会组织的校园活动、入党等等).......而我们的系,又不能做一些创新、改变的话,我们国际商务专业,本该而却不可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外销员,哪怕跟单员的。——这是不是偏离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呢?

我给领导的建议是:对于国际商务学生,最好录取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学生从进校后,就务必逼着天天学英语;砍掉一些无聊的理论课而充实实务课,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在学生“管理、教育”这一块(也就是书记管的学生这一块)务必从头到尾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专业学习、岗位、职场素质指导、人文素养培育”的主题活动,而其他“校园文化”活动是要围绕着专业核心的。我认为,我们学生在校时间里,其实,更需要的是“专业辅导员”的不断指导、帮助,而不仅仅是“政治辅导”。目前的这种模式,只会让学生一直游离于专业核心之外。这就好比一个运动员,你除了请高文凭高职称的老师天天在课堂上跟他们讲乒乓球的旋转、力度、速度、角度等等原理,事后,常常开会让他们积极入党、宣传要要为国争光的道理,搞搞歌唱比赛、演讲多么的爱国爱运动队的主题一样,最后,他能成为一位乒乓球高手吗?

又想到了刘国梁提裤子了,真是匪夷所思。呵呵。当然,也许,这只是杞人忧天。学生说,我们都会长大都会成长的。是的,你们的优势就是年轻。可,在目前这种体制、环境下,南岛主还是要跟可爱的你说教:
                                             千万别在大学里拿年轻作为赌未来的资本。 (南岛主原创。转帖请注明来自南岛主学习网http://www.nandaozhu.com/portal.php。违者必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63、看世乒赛刘国梁提裤子的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