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双创的大学生,后续发展都如何?
这里我简单聊下我带过的双创学生,不是指辅导的项目团队,而是手把手带他们创业实践、参加比赛,从0到1实现全过程。辅导一个好的项目获奖不算大本事,因为本来就有基础,只要不是太歪了,获奖概率都是挺大的。然而,辅导一个一般甚至差的项目获奖,实现零突破,不一定要是国金国银,有时候省铜省银都是质的飞跃,那是真本事。我这里谈带过的学生,不是辅导比赛,而是零基础带他们实践和比赛。浅谈自己的看法,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欢迎交流指正。由于涉及个人隐私,在此不方便透露真实姓名和具体敏感的信息,不过内容真实。2012年,带过第一支团队,有6个人,主要经营一个校园信息服务网,立足大学城,连通各高校。那时候踌躇满志,大家自筹10万元进行创业,历时一年,项目宣告失败。然而,这一年团队经受磨炼,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困难的心态、人际交往水平、社会竞争适应能力大大提高。毕业时,他们早已没有稚嫩,相比同班同学,更加从容走进社会,也都获得不错的岗位,有的考上公务员,有的进入国内知名企业,有的自己创业年入近百万。
2014年,带过第二支团队,有5个人,主要从事电商周边服务,例如淘宝美工、产品拍摄,服务近300个客户,那时候月营收大概3-5万元不等,也算稳定。其次,这个项目指导他们撰写计划书、制作PPT,从零到壹手把手教。这个项目先后荣获首届互联网+福建省金奖、国赛铜奖,也曾经荣获全国创业专项大赛三等奖(福建省该项赛事破零记录)、福建省创业资助项目全省第一名、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福建赛区二等奖(那年该赛区唯一入围决赛并获奖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等等奖项,也受到各大媒体的报道,省市级领导多次视察团队。后面这家公司交付给其中一个合伙人打理,至今运转稳定。主要负责比赛的学生选择退出考研,临了给予此次实践高度好评,QQ空间深情表白,感谢这次经历。这位学生后面被武汉大学录取,当时报来喜讯,还请大家一起吃饭。
2016年,带过的第三支团队,主要从事幼教行业的人才招聘服务,有来自唐山幼专、福幼专、福师大的学生,可谓混成旅。这个项目后面参加比赛,也斩获颇丰,福建省、河北省同时获得互联网+省奖,两边的团队也都受到当地领导、媒体的关注。福建团队负责学生后面考研,同时被华东师大和同济大学录取面试,后因专业问题选择华东师大。另外一个学生本为幼师专业,后参加招考,成功考进编制,进入当地一所名牌公办幼儿园工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余几个骨干学生也都取得不俗的成就。
2018年,我从福州回到厦门,在当地一所学校创业基地办公,就近原则,我招募了本校的学生,又是从零基础,手把手教会他们比赛和实践。很多人不解,直接教做比赛不就得了,何必多此一举,也安排实践呢?实践做不好,计划书写不出味道,更讲不好,这是一个因果关系,千万不要想着脱离实践做比赛,否则更多是无功而返。那时候做的是一个在线教育项目,我与他们约定一年后再离开。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主要为了学习,为了比赛获得荣誉,所幸,这个项目也获得省级立项、互联网+校赛二等奖,并且参加多个当地政府举办的创业活动,也都受到不错的关注。一年之后,几个骨干学生,有的过关斩将,拿下厦门航空的工作,要知道他并非优势专业,也非热门高校,取得如此成绩,相当不错了。我曾经笑对她说,以后不愁找对象了。另外一个学生,顺利考上厦大研究生。
我辅导获得国奖的项目也不少,但是很少提及这个话题,因为我觉得那是项目团队的功劳,与我关系不大,项目如果没基础,任凭大罗神仙也无济于事。辅导能力的体现,应该重点在从0到1的突破,白菜萝卜也能煮的好吃,高端食材,只要不是做的太偏了,都能上得了桌面的。从10年开始个体创业,到12年开始带团队,至今已有10个年头,其中做过的项目有小成功的,有的失败,前后也带过6支学生团队(除了上述,还有其他两支),总结发现,大学期间,有坚持做过创新创业的学生,后来大部分发展都很不错。不管创业是否成功,不管比赛是否得奖,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实践,就是历练。双创实践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会很多,比赛也磨人,经常通宵熬夜,熬过去就是成长。实践锻炼才是创新创业的本质,通过创新创业,知道社会竞争压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判断事情好坏、是否可行,团队协作、人际交往能力等大学课程里面没有的,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得到锻炼和进步。在我看来,为什么我带过的学生,有坚持做下来的,后续发展不错的原因就在于此,历经磨练,面对考公考研考编面试企业,相比其他的同学而言,多了成熟和善于选择,少了稚嫩。不但如此,通过专业与创业的结合,可以更好把所学知识在创新创业中应用体现,这就不仅能够增强社会实践锻炼,还可以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即使不成功,也早已学有所成。
创新创业不是为了鼓励创业,更不是为了搞一场创业大赛,而是为了教育,变革高校育人育才的方式。通过实践,增强动手能力,融入社会竞争,与社会接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毕业找工作、自主创业提供宝贵的经验积累以及能力与知识储备,不至于毕业后盲目、无所适从,结果学生失业率高,企业招工难,如此恶性循环,不解决怎能行。其次,通过专业和创业结合,更体现学中做,做中学,两全其美。通过专业知识,用创业的手段,解决社会未被解决的问题,缓解市场矛盾,又能让大学生忙碌起来、学习起来,何乐而不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