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群骨干教师国家级师资培训班”学习总结

南岛主 发表于 2014-11-20 23: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制链接]
0 618

2014年8月31日至9月26日,受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推荐,本人参加了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主办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群骨干教师国家级师资培训班”。近一个月的培训,该院派出了精兵强将为我们授课,既有该院的各级领导,又有教育部专家,以及来自行业的专家。培训过程既有授课、讲座,又有参观观摩。本次培训,课程内容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既有最新高职最新政策解读,又有专业学科建设实践与研究成果分享,既有专业教育教学的又有外贸货代实践的,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体会颇深的有如下几点:

一、基于“三维文化”的高职文化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十余年的高职办学实践中,广泛汲取中外职业院校的办学经验和文化成果,深入分析高职文化的个性特征,结合人才培养定位,从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锤炼职业道德品质,提升职业能力的战略高度,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新路径、新举措,形成了融合学校文化特色和高职教育特性的“三维文化育人体系”。即“诚信文化”、“金融文化”和“校友文化”基于不同的育人视角,多维度交织、相互融合所形成的立体式系统。学校坚持诚信文化育人,正确把握学生的职业人格定位;强化金融文化育人,深度发掘学院的专业校本特色;推进校友文化育人,积极营造和谐开放的办学生态。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拓展文化育人渠道,打造幸福、和谐、魅力校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诚信文化:涵育学子优秀品格

学院将“诚实守信”作为文化育人的关键和重点,把培育诚信职业人格和熟练职业技能兼具的金融人才作为诚信文化育人的目标,通过组织保障、诚信活动、环境营造等深化学生诚信教育,从思想认知、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品质涵养,进一步教育引导学生践行“诚信、明理、笃行”之学风,做诚信人、行诚信事。

融诚信文化因子于校园环境中,渲染诚信文化氛围。在学校正大门的左侧,立有一块镌刻“诚”字的巨石,注有“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中庸》之语;在正对学生公寓的三号门前嵌有一块镌刻“信”字的汉白玉,侧注为“民无信不立”。“诚石(实)、信玉(誉)”直观地阐发了“诚信”的本意。进入学校正大门,迎面竖立着八米高的主题雕塑“立”,其正面看是古铲形币,镌有“汇通天下”四字,其侧面呈鼎状,并刻有“不诚无物”四个大字,蕴涵“一言九鼎”之意。纵贯南北的主干道命名为“诚信大道”,意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师生都要力行“诚信”。校园里的明理亭、嘉秀廊、诚信讲学堂等建筑,进一步演绎“诚信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启迪着徜徉其间的学子们。

加强诚信文化研究,建立诚信评价机制,推进诚信教育实践。为深入研究和有效推行诚信文化,学校专门成立由院党委书记任所长的诚信文化研究所,学院思政研究会每年的研究方向和专题论文中都有关于诚信的主题,为诚信文化建设提供了诸多新理论、新途径和新方法,成为学院科研的一大特色。为使诚信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学院围绕诚信内涵制定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在各系部逐步建立诚信评价机制。将诚信与传统文化的“慎独”相结合,举办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陆续设置“诚信伞”、“诚信书架”、“诚信报架”等;设立“诚信档案”,将学生的考勤、为人处事、诚信缴费与还贷等行为表现记录在册,成为评优、信贷、入党乃至就业的重要依据之一。学院编印全校学生人手一册的《诚信读本》,进而在读本基础上编写校本教材《诚信理论与实践》,设列学院重点建设课程。学院建立“诚信指数观察站”,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进行评价观测,形成浙金院诚信指数。

(二)、金融文化:增进学子职业素养

金融文化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的职业标志,是学院学生专业素质的综合显现。以金融文化育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粹炼学生鲜明的职业能力。

打造特色校园,感受行业氛围。校园内所有主要建筑物都是以金融机构的简称冠名的:兴业行政楼、浦发图书信息中心、中信广场等等;学院西北角葱茏茂密的是“绍兴金融林”;信泰教学楼下,是以“孕育”命名的贝壳状雕塑,贝是人类最古老的货币,既象征着金融的渊源,也生动地展示了学校育人的关爱之情;恒丰教学楼南面,建有“金融文化长廊,展示金融领域最新资讯。最醒目的是学院主干道上,有一组桥、石、画组成的“金融之旅”:桥的两侧栏板上,镌刻着中央银行、国有银行和所有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行标以及诸多知名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徽标名称,桥北端的一块巨石上则刻有几乎全部浙江省内地市级以上商业银行的行标。这些陌生或似曾相识的图案激起了路经学生的浓厚兴趣,往往会驻足察看,甚至触摸、求证一番。校内还建立“货币金融博览馆”、“票据博览馆”,阵列了国内从先秦到现代和国外的各种钱币、票据,以及印章、算盘等工具,摆设了交易场境和诸多交易设备。建造“金苑华尔街”,在墙上镶嵌着显示即时沪深指数和外汇牌价的大型电子显示屏,华尔街内展示着股票、债券、外汇、期货等各种理财产品,并建有模拟实战平台,开设“808投资工作室”,开办学术沙龙和创富论坛……。

普及金融知识,强化职业技能。学院向全体非金融专业学生开设两门金融通识课程:《现代金融概论》和《理财基础》,教授两项基本技能:“点钞与反假货币技术”和“中文输入”。创新教学手段,创造性地提出“两个1/4制度”,聘请行业专家和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讲授专业课程中的1/4的教学内容或1/4专业课程。成立“银领学院”,对经各金融机构选拔而组建的订单班学员强化职业素养培育。组建“一把手”技能训练营(取名于点钞、珠算、传票输入等金融业务技能都是通过一双灵巧的手展现、完成之意),通过精英化的培训为金融机构输技能尖子和行业骨干。

(三)、校友文化:助推学子成才成长

学院三十余年的办学历史培育了近40000名校友,占浙江省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1/4,其中多数已成为浙江省内各家金融机构的领导与业务骨干,是学院凝聚资源、传承文脉、扩大交流的重要力量。学院校友群体基于金院情缘所集结、发展的校友文化,作为教育部“2011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因其辐射的爱校、荣校、爱生的责任之光,成为学院和谐育人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有的从业背景、职场经历、行业导向,成为学院培育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的重要资源。

培育校友文化,凝聚校友力量。经浙江省民政厅核准登记,学校于1995年4月18日成立校友总会,并逐年构建起校友总会、市级校友分会、县级校友会和省外校友联谊会组成的校友网络体系。多年来,校友捐款和单位捐赠设立了浙江省金融教育基金、专项奖学金、教师奖励和培训基金、优秀科研项目资助基金等,捐建校园文化景观。成立发展咨询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提供金融业务信息,为教师的科研、挂职锻炼和学生实习创造便利条件。设立“校友回访日”(每年5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和“校友回校活动日”(每年11月第一个星期六),组织校友恳谈活动,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培育优质人才,铸就金院品牌。“订单班”是校友文化的又一输出途径。通过校友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学院订单培养合作发展迅速,学院订单班的班级数和学生数从2003届1个订单班、12名学生发展到2012届的44个订单班和上千名学生。订单班作为校友文化育人的载体,集中输送校友所从事的职业文化、职业理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职业环境,使育人工作呈现一种良好的生态。为使校友育人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提升,促使学校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在学校与校友总会的共同商议和广大师生、校友的积极响应下,2007年,学院启动了“千名学生访校友、千名校友回课堂、百名校友上讲坛、百名校友话人生、百名教师进企业”为主题的“2300”校友文化育人活动,至今已有10000余名在校学生,走访、采访了10000余人次校友,其中不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宁波首席工人等先进人物。通过与校友们的亲密互动,学生们强烈地感受学院文化的流动和传承,直观地感应学校精神和金院人的精神品质,极大地提升了自豪感与归属感。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诚信文化、金融文化、校友文化为核心构建的“三维文化”育人体系,通过发挥文化尚德、增智、励志、传道、怡情、养心、明理、崇义等功能,实现培养青年学生精神品质、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育人目标。“三维文化”育人体系在高度上,致力于职业精神文化(诚信文化)的构建,在深度上,致力于职业能力文化(金融文化)的构建,在广度上,致力于职业生态文化(校友文化)的构建,使学生的人格走向、从业素养和职业发展环境在一个切实的育人目标下达到了和谐统一。

二、银领学院改革育人模式助力学生成长
“‘银领’作为该院的培养目标,是因为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在银行就业,发展定位在‘白领’和‘灰领’之间,银领学院的学生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从全校的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出来的,选拔的学生以金融企业命名独立组班,浙商银行选拔的学生组成的班级就叫浙商银行班,杭州银行组建的就叫杭州银行班。”
银领学院成立于2008年3月,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独立设置的二级学院。该学院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其通过和金融企业共同搭建的合作育人平台,通过对订单学生的大规模、集成性管理,与金融企业零距离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高质量的教学管理水平,严格的学生管理,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非常好的办学成绩,人才培养成效得到了企业、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一)、以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为学院工作起点
银领学院订单人才培养被马树超研究员称为“实现了教学与培训紧密结合,缩短了教学和就业岗位的距离;银领学院的价值在于能够将企业的用人竞争前移,形成订单培养系统,在校企合作上形成“赶集”效应,具有制度化意义,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银领学院先后与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等60多家银行、证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2010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高度评价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银领学院为载体与金融行业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
据悉,银领学院学生规模每年保持1000人左右,订单学生数量占当年学校毕业生总量一半左右。5年多来已累计培养5000多名学生。经过银领学院的一年的集中学习,98%的学生达到了订单单位制定的人才培养标准,被订单单位录用,毕业时顺利地走上了工作岗位。
整个大三期间全部银领学院统一管理、培养。订单班教学计划由行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充分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要求,所以很受企业欢迎,更因为实现了学生的优质就业,所以很受家长和学生欢迎,在办学中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
(二)、携手金融部门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学院与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银监局、浙江省的银行机构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使银领学院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09年该教学团队还获得了国家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由学校的专任教师和银行系统的兼职教师队伍组成,学校专任教师负责制定教学计划,与行业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备课,组织教学,使枯燥乏味的金融理论课程和高度专业性的业务实践课程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的长效办学机制
银领学院在订单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上由行业和学院共同进行,实行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务委员会成员、学院领导及授课教师都由学校和行业人员共同组成。银领学院的建立使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开放办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办学机制真正形成。
(四)、以开放办学为特征
该学院在办学上紧密依托金融行业,充分发挥校友优势,整合集团资源,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在第四学期,学校将邀请各家金融机构同时进入学校,学校召开订单人才培养信息发布会,金融机构介绍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人才需求标准,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金融机构和学校、学生签订订单,学校对金融机构选出来的学生单独组班,根据行业的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五)、以校企合作为平台
银领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吸收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等五要素的融合度,加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培养适合金融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由用人单位和学院共同完成,学生毕业之后就可以成为相应商业银行的员工。
为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准员工,金融企业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选派最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进行授课,对订单班级的学生进行企业价值理念和业务教育。用人单位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利益共同体,校企合作成为银领学院人才培养的良好平台。
(六)、以工学结合为载体
学院还将学历教学与岗前培训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成为学院的一种常态教学模式。该学院学生的学习在学院和商业银行业务网点之间交替进行,教、学、做合一,教师的教学空间由三尺讲台延伸到金融机构,从而形成“大课堂”教学模式。在学院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学生还将到订单单位的营业网点进行具体的实训和实践活动。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种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密切衔接并能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办学模式,其成功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是培养的学生能充分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形成供求之间的相互推动、良性循环,进而是订单培养规模不断扩大。金融“银领”人才培养的专业由金融专业扩展到学校所有经管类专业,订单式培养已经成为学院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银领学院订单模式的成功实践,吸引了省内大多数金融机构参与到学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系统中来,金融“银领”人才的订单培养模式也不断扩大,相信这也是该校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淑女学院打造内外兼修新女性
  “淑女学院,是高职素质教育的创新育人模式,可以在合理范围内被借鉴和推广。”这是中国高教学会会长瞿振元说的。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面向金融职业领域的文科类院校,女生比例持续保持高位。
  2011年3月8日,学校创设“淑女学院”,意在提升在校女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特长,培养科学知识求真、道德修养扬善、艺术才情唯美的现代职业新女性。
  淑女学院课程分“内修、外塑、才技”三大模块,结合一年四季,推出“春意、夏趣、秋思、冬悟”四季课程。
  女学生们可以“看单点菜”,学习茶艺、插花、服饰搭配、化妆技巧、摄影技术、形体礼仪、女性心理健康、瑜伽、形体舞蹈、歌唱技巧和国学经典等等。
  为了不影响主业学习,学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网络课堂、实体课堂和项目活动并举的方式。
  “淑女学院”一经推出,就受到全校女生热捧。温壶,烫杯,装茶,高冲,盖沫,淋顶……许琴红俨然成了一位技法娴熟的“茶艺师”,对茶艺的每道工序熟练于心。
  其实,她只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华夏银行订单班的一名学生。在“淑女学院”学了2年的茶艺课,她的现代“淑女”气质尽显。
  截至2014年4月,学校已有3000余次学生参加了实体课堂学习,还有7000多次学生在网络上自学。
  “淑女学院”的淑女们,还捧回了不少奖。仅一个茶艺队,就一口气拿了3个奖,1个全省二等和2个全省三等。礼仪队,也拿了一个全省一等。“淑女学院”的素质培养,还入选了浙江高校教书育人典型。
  内外兼修的“淑女”们,还特别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2届毕业生、杭州银行保俶支行客户经理季芷伊,在今年的杭州市金融信息服务系统“十大才女”选拔赛中摘取桂冠。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该院取得以上业绩,绝非偶然。本人觉得这跟超前、开明的顶层设计密切相关。该院在众多高职院校中,取得了金融和国际贸易两个资源库建设项目,实属难能可贵。学院实行的“导师制”、国际商务系的“校会企”三元共生、产学研合作模式、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模式“义商”人格培养、对如火如荼的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的重视以及专业带头人等制度设计,甚至接新生的“家长沟通会”、“系领导及班主任助班介绍”等细节,都是很好的经验,都很值得借鉴学习。我院正处于示范性建设关键时期,本人将会带着这些成功的经验,好好总结吸收,服务于我所在学院。这里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针对国际商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 各系应增设“职业规划与专业指导师”,可由有企业业务管理经验的老师担任,以帮助各专业学生规划好三年学习和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指导。欣闻学院已经在着手进行薪酬制度改革,有激励机制作保证,只要明确这类老师的权责、待遇,相信自然有热心有能力的老师愿意去做好此项工作。而这是切实可行的服务于学生的措施。学生好,学院好!学院好,学生好!
2、 学生会以及各协会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协助“服务学生”上。其中一功能,可以在专业指导师指导下多组织跟专业有关的学习、训练、比赛和素质拓展活动。做到每周每月都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赛、活动。总感觉我们现在的这种气氛氛围营造得远远不够。这类活动应围绕的主题就是:与专业岗位相关的素质能力培养和拓展。而这必须是结合专业目标培养贯穿始终来制定、组织和实施,而不是随意的松散的。我们目前各专业在培养目标对象过程中,基本都是各门相关学科由不同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模式,就算有实训课,也由于实训条件所限、师资能力问题、教材脱离实践等问题,导致专业培养目标跟市场、企业要求严重不相符的局面。这就有必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一贯穿始终的“红线”,使得学生把课上所学到的知识不断地在实践实训中运用起来,最后变成自己的技能能力。而这需要有人去做,以弥补这一不足。通过“专业规划与指导师”,利用学生组织在课后来辅助实施,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3、  现在就业形势严峻。高职院学生的就业优势只能体现在其专业技能能力上。而经管类专业,特别像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时间短,大量的时间花在大量的理论课堂,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学生很难练出真正应付实践、参与市场就业竞争的技能能力优势。因此,本人觉得,以上专业里的核心、实践课程,起码有一大半都不应用考试方式而应用实操实训考核制度。因为现在的考试成绩只说明学生记住了多少课本上死的知识。而这类课程考核老师,应看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训练、教的是什么,而非只看其出的试卷、教案和教学日志。
比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商务谈判、专业综合技能实训、货代理论与实操、国贸案例分析等等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实践、动手(包括模拟)中学,最后只需学生写出体验报告(是如何做的?做得如何?感悟了什么?自身存在什么问题?准备如何去弥补这些不足等等)就可以了。学生在练的过程学到的才是重要的和有利于其就业的。至于这些课程里的理论部分,完全可以利用论坛、视频等方式手段,多利用网络的最新有用资源而非很多时候是过时滞后老化的教材,安排学生集中学习,老师给予指导。
企业对本专业的人才要求,主要是外贸核心技能及岗位和职场素质能力,而非只是“国际商务知识”。技能及素质只能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练出来,而不可能教出来。我们一直叫的很响的口号“基本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用课堂这种上课模式来实现根本不可能。这有师资、场地、教材等原因。而最重要的是师资和场地。你没实践过教学生什么?没场地如何让学生真正学到动手细节以及真正感受到实践过程中应注意到的问题,从而变成自己的能力?从没经过实践,教学生也只能教学生死的课本的“知识”(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已),并不能解决“如何做”(技能)和“如何做好”(素质)的问题。这跟企业的需求是不相符的。有的专业的软件实训略有纸上谈兵的味道,比如,国商的《综合技能软件实训》等,软件本身存在不少不足,学生在大三时花十几周时间,是练不出什么名堂的。因为,死的软件设置的种种离实践实在太远了。
因此,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学校、各系应该多辟出一些模拟公司(如进出口公司、国际货代公司、创业公司等)的真正实训场所,供学生自己动手、体验。有这些场所,更有利于上述第二点的实施。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可多利用好来自企业的老师。
4、 应提倡鼓励要求老师们利用论坛、微博、QQ等新媒体与学生保持互动交流,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各类问题,保持与学生的良好沟通,确确实实做好引导、指导工作。比如,国商12级整个年级放石井,一年里只有到上课时见到老师们,而这一年的专业课很少。二年级才回到五山,面对大量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一年多的时间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早点引导他们学习、利用论坛、QQ、微博等方式早点帮助他们。从某种意义来讲,学生花了学费进你的学校,我们培养方就有义务责任想尽一切办法为之提供有效的一切服务。而目前,我们的服务是不够的。我们想尽一切办法重心总落在了管理管理,而非服务服务。我们总强调老师们的教学规范,这本来也许没有错。但是,效果呢?结果呢?我始终认为,老师们应该多把心思花在如何培养、帮助学生方面。而是不是那些教学文件做得很好很漂亮就一定对学生有真正帮助呢?我认为不然。一名老师实实在在想尽办法用不同方式保持跟学生沟通,我觉得其对学生的帮助远比弄那些也许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的教学文件重要得多。一名老师,假如永远把学生利益放心上,我认为其不大可能不认真做好工作(包括要求的所谓规范的教学文件),而老老实实按照规范做好这些文件,并不能体现一名老师的水平和师德。我坚持认为,考评一名老师,学生最后的意见看法是最有说服力的。因为教学文件始终只是表面的、督导组听课也只是随机的……而学生亲历、感受一名老师的课内课后是如何对待他们教他们教他们什么。还有,经管类的大学课堂,不是每一堂课非得一定按照事先的教案日志来上课的。因为,这不是中学教育,老师教什么到时考什么了事。
5、 为了保证入学率,很多时候在招生时很难做到根据专业特点来录取学生。这一点是任何一家学院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从创新强校创示范的角度,能否考虑在学生进校后,让学生在熟悉各专业后有个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呢?绝大多数学生报考时并不完全了解专业是否合适自己,进来后会发现也许本身根本不合适或者不喜欢该专业。比如,国商的学生,每年我都见到一部分英语不好的学生,到二年级这一学习核心专业技能的关键期根本学不进去,不是他们不想学而是没办法学。那么,学校系里采用一系列措施手段,比如在教学楼门口登记考勤等,要求老师如何如何做好教案日志等,要求学生晚上必须几点熄灯上课不能逃课,凡此种种。结果又怎样呢?只能是老师累学生也累却不起任何效果。比如我教的《外贸单证实务》,每年都有少数学生因为根本没有英语基础,你逼着他来上课,他只能在那干坐着或者睡觉或者玩手机。高职院培养学生的时间本来就短、三A的生源本来就一般(指是原来学生的学习基础),假如不合适(学生特点、兴趣爱好、特长等),如何能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呢?因此,建议学院给学生在合适的时间(比如第一个学期结束)一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甚至包括物流管理应尽量录取英语成绩好的学生,才有利于培养。如果出现某个专业挤满人而某专业没人读,那只能取消该专业。这是对学生负责对老师负责对社会负责。
6、 我始终认为,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育教学要创新,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师资,就务必重视重用来自企业的有一线丰富经验的老师。重视重用倒不是就要给他们个官当,而是在薪酬待遇制定、聘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类老师的价值——对于本专业的认知,培养“与市场对接”人才过程中的能力和作用。一般来讲,一个老师,曾在行业同类企业服务超过十年以上,就算其不是企业的人才,也够得上是该专业行业的行家里手。他们对于培养与市场对接人才过程的认知和能力,就一定比没从事过该业务实践的老师强。这只是一种常识。重视重用这类老师本身有利于节约学校的运营成本。比如,你派一大帮人出去考察,是不是要花一笔费用?而各系也许都有来自企业的老师,他们有想法有能力想为人才培养为学生多做点事,却可能没地方发挥、施展。这是完全存在的不争的事实。这是薪酬制度不公平之后的一种资源浪费、不经济。
如何重视重用,我的建议,就是让这类老师担任各专业学生“职业规划与专业指导师”,有效、合理地用好这类老师的个人和社会资源,让这类老师有用武之地。而不是非得一定论资排辈(按原有的文凭职称)。目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已有这种做法。他们对于这类老师,还给予了一定的补助。这很值得我们学习。
7 、借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双元”师资制,找外贸、电商企业进行产学研深度校企合作,进一步落实兼课老师、课程开发、学生素质提升事宜。


最后,谢谢本班班主任肖旭老师近一个月的辛勤付出、关心和帮助。谢谢所有授课的老师们。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杨泽利
2014年9月2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加入我们,

发现科技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立即注册

如果您已拥有本站账户,则可

推荐阅读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南岛主书院  备案号:粤ICP备19021659号-1  

Powered by nandaozhu.cn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