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比别人早5年成功的捷径

0 270
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在思考:到底成功有没有捷径?很多人都会说成功没有捷径,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积累。难道除此之外,成功就真的没有捷径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如果提早2年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确有提早5年成功的可能。我们不需要一次制定特别详细的职业规划,把它像神一样供上,然后按步实施。但是,尽早明确大目标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刘俊:想成为CIO而不是CTO 卓越网副总裁刘俊说:“我在贝塔斯曼工作时,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要成为CIO,而不是CTO。”毕业后到浦东区环保局做技术工作的刘俊,本以为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计算机与环境科学双学士的专长。但是却事与愿违,过了两年无所事事的生活。后来他跳到日本东星软件公司,当时的规划就是做一个技术人员。
刘俊说,真正的职业规划是从进入贝塔斯曼公司之后。“当时虽然仍是做技术,但我接触到了企业的流程,并且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贝塔斯曼的企业流程是固化在程序里的,很多新员工不知道企业如何运作。而刘俊因为懂技术,可以了解他们的程序,从而得以了解企业的运作。“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技术人员通常有两条路,要么一直朝纯技术方向发展,成为CTO,要么把技术作为了解企业的一个手段,发挥技术优势,运用在管理上,成为CIO。我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后者,确定大目标后,今后的每一步发展及充电都是为了这个大目标而努力。”

尽早确定大目标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做技术的人常常考虑,今天是WINDOWS2000,明天是WINDOW2003,希望技术越走越深。而懂技术的管理人员,更多考虑如何使企业的效率最大化。如果你的目标是CTO,应该去读软件工程硕士。而我的目标是CIO,所以去读MBA。”刘俊因为很清楚自己的大目标,所以在工作中会有意识地向这个方向倾斜。
在贝塔斯曼看程序时,刘俊更多的不是看技术,而是看流程。仔细研究哪些是德国人做的好的,而哪些是在中国不太适用的。刘俊花了一年的时间把贝塔斯曼从澳大利亚引进的整个流程看清楚,之后又到中美合资的太平洋安泰保险公司,去学习不同领域的管理流程。而在安泰公司的10个月,刘俊一直在准备考MBA。
一方面倾向管理,一方面利用技术优势。深厚的技术背景让刘俊在卓越做业务时尝到了甜头。刘俊说:“其实技术能为你节省很多人力成本。做市场时,我希望看到各种各样的统计,如果不懂技术,根本不知道有些数据其实可以统计出来。我在做俱乐部时,我们主要通过寄会刊达到销售目的。我给谁寄,寄什么样的商品,寄的频率是多少,完全是靠数据分析出来的,绝不是凭感觉拍脑袋拍出来的。如果给卓越会员发EMAIL,几乎不需要成本;但如果是寄杂志,就有印刷费、邮寄费、信封费,成本非常高;而寄给根本不需要的人,就是在浪费、在烧钱。我一个星期寄一本,很有可能有3本是浪费的。这个频率怎么控制?我寄出去后,希望多少人有反馈才是赚钱,甚至做多少页才能收到最好的反馈,都是通过数据计算出来的。我知道怎样分析,怎样提取数据,我至今还是自己提取这些数据,这就是技术带给我的优势。”

一切从大目标出发才不会被琐事困住手脚如果一个人心里始终不忘自己的大目标,就不会被身边的小事困扰,也不会经常觉得受委屈,会很坦然地面对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刘俊在回忆当初离开贝塔斯曼时,感触颇深。“在贝塔斯曼工作一年后,我对系统改造方面开始提出一些意见,但当时感觉自己的提议根本不被重视。他们给你的感觉是,我这个东西已经100多年了,别来跟我捣乱。我当时年轻气盛,总想的是‘大不了就不干了’,于是就离开了那里。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确学到不少东西,如果不那么冲动,可以学到更多。”“而现在在卓越,偶尔也会遇到一些琐碎的烦心事,关键是看你的心态。如果你不停地把烦心的事累计起来,就会觉得没法生活了,就只会有一个念头:‘放弃’。而为了一口气,把最终的目标都忘了,这其实是最可怕的。如果你心中固守着大目标,根本不会觉得眼前的小事是委屈!正是卓越给了我一个更大的空间去展示自己,让我觉得有种归属感。”现在刘俊会对下属聊这些事情,以自己的经历劝他们不要因为小事忘记大目标。不过他意识到,很多事情一定要亲身经历才会明白。

李靖:在联想的两个半年规划 现任卓越助理总裁的李靖是南开大学国际贸易系97级毕业生,毕业后被分配到经贸委直属企业。李靖说:“当时没有什么职业规划,只是想专业对口,学有所用。刚到单位时满腔热血,想的是我一个人能为国家创造什么成绩,进出口达到多少。但是后来发现现实与自己想象差距太大。”每天跟朋友打打电话,下午4点半下班,中间洗澡吃饭再花2小时,过于轻闲的工作让李靖感到害怕,不想自己到40岁还要过这样的生活。想到要跳槽,却不知道跳到哪里。工作2年后,一次偶然的招聘会上,学文科的李靖居然被联想看上,被招到联想做网站。这一跳,完全跨了行业。

不能偏离自己的轨道去联想做网站编辑前,李靖几乎没上过网,联想电话通知面试时,家里人说她正在外面学Word。李靖真正的职业规划在进入联想的头半年。“那个环境给了我一个思考的空间,去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于是就开始思考,互联网是什么样,自己是什么样,我在这个环境是什么状况,在团队里面处于什么位置。那时候正是互联网泡沫时期,联想的FM365网站大有灭掉其他网站的架势。每个人的规划也都跟着泡沫起来,恨不得立刻买房买车。后来泡沫破灭后,也及时调整了心态,规划也跟着务实起来。”
进入联想的头半年,是李靖成长最快的时期。当时学习了很多东西,包括业务方面以及与人沟通的技巧等。所接触的新鲜事情太多,这时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很容易走入误区。而李靖很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进入联想半年时间,我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我渐渐清楚,网站整体是我要研究的方向,而不是技术本身。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不会成天想着Dreamwaver怎么做,或者学习其他什么软件,那样就偏离轨道了。我知道那不是我的发展方向,那只是我的工具而已。我个人更感兴趣的是网站的架构、界面,店面的布置、摆放,包括互联网还有没有其他的应用价值。思考的东西不一样,做法也就不一样。在落实具体工作的同时,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其他位置上,不然就会把自己圈定在很有限的范围。”

2次跳槽3份工作,每次都在向更专的方向发展从1999年到2002年底,李靖一直在联想做网站方面的工作。2002年下半年,随着对IT行业和公司战略的了解,李靖觉得瓶颈出现了。她感觉到,联想正在淡化和放弃互联网业务,对于联想来说,主营业务还是PC,而自己在这里没有太大的舞台,于是她又开始了自己的半年规划。
“当时有很多机会,比如去航空公司或其他企业,但我不想再换行业了。因为我对自己很了解,每个选择都是更进一步,而不是重新开始。可能有人具备重新来过的素质,我对自己性格很了解,我不适合创业,不能重新到一个领域开拓,以后的方向一定是互联网。我愿意做互联网拓展工作,于是到了卓越。”李靖认为自己的发展是个良性的过程,工作变换不算频繁,2次跳槽3份工作,感觉更高更专业了。2003年进入卓越,她开始担任市场部经理。她并不满足市场的拓展,因为她最大的兴趣是卓越的核心业务,即原来的网上事业部。因此平时在做好市场的同时,她更关注核心业务是怎样运营的。因为李靖根据自己的兴趣有这样的规划和准备,所以在去年5月份公司提升她做主营业务时便感觉如鱼得水。
李靖说话语速很快,但思路很清晰,她会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职业规划,而一旦你开口说话,她马上很有礼貌地注视你,表示十分愿意倾听你的提问。职业规划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她回答说:“记得有人说过,想要成为成功的人,首先要有100%的决心,里面的5%才有可能成功。所以首先要有信心,要制定大目标。平时一定要不断思考,不要轻易陷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制定职业规划,她说:“一般目标是3年到5年,要一步步落实,而且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这是一个微循环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心里始终不忘自己的大目标,就不会被身边的小事困扰,也不会经常觉得受委屈,会很坦然地面对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刘俊在回忆当初离开贝塔斯曼时,感触颇深。“在贝塔斯曼工作一年后,我对系统改造方面开始提出一些意见,但当时感觉自己的提议根本不被重视。他们给你的感觉是,我这个东西已经100多年了,别来跟我捣乱。我当时年轻气盛,总想的是‘大不了就不干了’,于是就离开了那里。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确学到不少东西,如果不那么冲动,可以学到更多。”“而现在在卓越,偶尔也会遇到一些琐碎的烦心事,关键是看你的心态。如果你不停地把烦心的事累计起来,就会觉得没法生活了,就只会有一个念头:‘放弃’。而为了一口气,把最终的目标都忘了,这其实是最可怕的。如果你心中固守着大目标,根本不会觉得眼前的小事是委屈!正是卓越给了我一个更大的空间去展示自己,让我觉得有种归属感。”现在刘俊会对下属聊这些事情,以自己的经历劝他们不要因为小事忘记大目标。不过他意识到,很多事情一定要亲身经历才会明白。

陆逢兆:以地产为终身职业 现任戴德梁行执行董事的陆逢兆在房地产界已经有20年的工作经验。前10年在香港发展,后10年来内地开拓。当问到这20年来有没有考虑过更换职业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从来没有。”

个人兴趣与行业发展的完美结合
“我喜欢与人沟通的职业,我不怕麻烦。”现为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的陆逢兆1984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主修测量地产实务。在进入大学选择专业时,陆逢兆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当时想过做会计,不过我实在对数字没感觉,去做律师,又觉得自己没时间看书。而房地产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我就是喜欢和人说话。”香港地产发展比较早,大学里地产专业设置也比较成熟。地产实务分为学科地产评估、地产代理、物业管理等。大学期间,陆逢兆除了广泛射猎各领域的知识,还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就是物业管理,这也是跟自己的兴趣有关。因为物业管理强调全程介入的概念,工程还没开始,物业就要进行各方面的协调工作。而相比来说,中介工作主要集中在楼盘的销售和租赁,评估接触的面就更窄。“物业管理工作非常琐碎,但是我这个人就是不怕麻烦,我特别喜欢看到乱的东西变成有系统有规律的东西。”陆逢兆说。

如果选择一份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所在行业又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再做20年又何妨?
“我比较幸运。80年代正好是香港房地产迅猛发展的时期,我选择了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而香港房地产的发展与英国发展很相近,我们在大学里读的都是英国的东西,考英国的测量师。我经常到图书馆看英国的杂志,了解他们的发展状况。后来在工作中,我作为测量师,就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而1994年到中国,我又赶上了中国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期,在香港的那一套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又派上了用场。那时候,内地还没有物业管理的概念。”

寻找更广阔的天地陆逢兆在接受采访的第二天,又要赶往沈阳。他现在负责北方地区的业务,原先主要监管大连和天津两个城市,今年年初兼管北京市场。“北方市场比较大,所以我选择北方。”他说。
20年始终如一的职业难免显得单调,但是陆逢兆懂得随时寻找更广阔的空间,让自己总能体会到工作的激情和乐趣。“毕业时,我计划三年内主要是学习,要弄通物业管理。结果正好在1987年,我成为了一家开发公司物业管理部的主管。做了一段时间后,我感到空间不是那么大,因为是管理公司开发楼盘,我不能自由选择楼盘。1989年我到了怡高,一家房地产顾问公司,在那开拓市场,我可以自己选择楼盘,所以做得比较开心。
1994年,我觉得在香港已经发展得差不多了,毕竟香港地方小。正赶上世邦魏理仕要到内地扩展,我就到世邦做物业管理主管,到大陆发展。开始主要在南方,深圳、广州等地,后来发现北方潜力更大。”世邦魏理仕在中国前期开发的许多项目都是陆逢兆的功劳。每说到攻城略地,他总是特别开心。“东海中心就是我在北京的第一个项目,我记得那是在1996年。”为什么选择戴德梁行而离开世邦魏理仕?陆逢兆的回答很简单。“世邦是美资公司,高管里很多美国人,他们的一些理念跟我们很不一样,他们看城市很表面,发展项目时也相对保守。戴德梁行也是一家国际公司,但骨干是香港人,相对来说,更了解中国市场,而且更愿意做一些开拓工作。举个例子,戴德梁行在大连成立办事处已经5年了,发展非常迅速。而世邦魏理仕可能到现在还在开会讨论要不要在大连发展。”在内地发展的10年中,陆逢兆刚开始还是两头跑,现在已完全扎根内地,尤其是北方地区。“我的后半生一定是在这里发展了。”陆逢兆非常肯定地说。
每个人的职业道路都不尽相同,我们无法把别人的规划套在自己身上。但有一点,不能停止思考;同时,也不要让自己的思考凌驾于能力和环境之上。而且早2年规划,才有可能早5年成功。刘俊和李靖都表示,如果尽早规划,毕业后的两年不那么迷茫,也许一切又会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加入我们,

发现科技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立即注册

如果您已拥有本站账户,则可

推荐阅读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南岛主书院  备案号:粤ICP备19021659号-1  

Powered by nandaozhu.cn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