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是正在转型中的高职院校。“十六号”文明确对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素质等等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我的体会是,“十六号”文一个核心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其职业技能和素质。 这给高职院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师资队伍。而这个问题,恰恰是我院“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成败主要因素。能否拥有一支适应高职教育的、拥有适应高职教育的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师资队伍,是我院是否办得成功、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我从06年9月份开始受聘我院,四年的教学一线经历,对我院的师资问题有如何看法: (一)学院教师队伍建设 1、各系(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大量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学院派”,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实务科目,本人并没有从业经验,对于一门课的把握只能按照传统的教学大纲来教。很难做到“基于工作过程”来讲述一门课。 (2)是学院学期末对教师的考评一直只是凭听课、各系年底各老师写写工作总结等等,学生参与的打分只是作为参考(一直没有公布每位老师被评的分数,我本人就一直想知道,分数高低可以提醒老师个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作为下一学期的参照……),没有考评一名老师所上的课的与学生在就业、实践中的帮助和效果。只要一学期不出大的教学事故,就基本合格以上。定量较为容易,定性较难。这是各系普遍存在的在师资考评方面一个困难。 (3)存在着人情考评。上下级、同级之间都是老同事,真正考核(降级等)面子上过不去。 (4)各系负责人、教研室负责人存在一些个人不了解、不具备本系各实操性较强专业的实践经验。这就严重制约了各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进程。本人认为这一点是制约高职教育的很严重的一个硬伤、问题!我院要真正的寻求发展之路务必认真正视!系部、教研室主要领导必须是有多年行业一线经验的从业者,而不是传统的高职称者。 (5)辅导员光有高学历,没有企业一线经验,而他们却指导着学生生活、学习和就业?他们如何在工作中引导、灌输、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素养?这种传统的辅导员制度是不应用于高职教育的! (6)一些中高级职称拥有者并非其个人所教真正专业技术职称。 2、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师德建设)的思路、措施和建议。 (1)出台合理先进有本院特色的高职院师资激励机制、考评制度,并公开、公平、公正的实施。 (2)必须落实选派没有行业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到企业起码锻炼半年以上。这一点,学院应该严格要求、落到实处,而非只是鼓励。是必须。老师的进修、充电,是对学生的真正负责 (3)各系、教研室负责人、有学生工作有关的所有部门如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实训处、团委等等部门,必须配备有多年行业经验来自企业的中高级职位(10年以上、曾任大中型企业部门经理以上)教师。 (4)各系辅导员必须配备有行业从业经验的教师。 (5)对于教师的考核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包括毕业生本人及其实习、就业单位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