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创新创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理念不断深入,高校在创新创业领域尽管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在我国特有的国情下借鉴的经验很少,高校在思维理念、课程体系、师资力量、资源分布、孵化平台等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使创业教育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融入专业教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工作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工作开展不够深入。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实施高等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工程来抓。
没有深刻理解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意义,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提升高校办学质量、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关系理解不深。对创新创业教育缺少系统规划,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与实践教学衔接不紧密。真正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与广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探索和指导服务需求,相差甚远。
许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上普遍比较浮躁,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这些关键问题、重点环节,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缺乏统筹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论坛、创新创业实践各环节分唱“独角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2.系统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目前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往往受到部门分割的制约而不能形成合力,缺乏统一管理,工作责任界定不清,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教务部门管什么、指导部门管什么、还涉及其他哪些部门,职责分工、相互关系等等,还没有统一规范的界定。校内校外资源缺乏整合和有效的利用。
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能力亟待提升
很多高校的教师属于“半路出家”,即使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也缺少实践经验,所以无法给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尤其是开办企业,实施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系统的、有效的指导。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侧重理论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经验较少,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难以满足有创新创业愿望和勇于创业的学生们实际需求。
4.创新创业项目挖掘不够,创新创业实训和孵化平台建设亟待加强
具体表现在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挖掘、收集、整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渠道和体系,具体项目孵化和实施缺乏相应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使得创业企业的发展困难较多。缺少项目、资金、场地支持,创业企业孵化平台未能形成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多方资源整合、协调合作的格局,扶持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孵化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社会上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孵化和综合配套服务的平台少。目前的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创业园区侧重于创业企业的效益和成长性,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兴趣不大,支持力度不强。
在移动互联时代,真正要鼓励的是创新企业成长和创新型项目的运作。近年来,好多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陆续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孵化基地、创业园等。但是如何建设、运营,如何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真正发挥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鼓励、培养、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运营,创业企业发展,还没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和模式。
2015年6月2日,教育部召开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袁贵仁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要认真抓好六项重点任务:
一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开展人才培养观念主题大讨论,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是推进协同育人。要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社会间的协同,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
三是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要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目前重点是办好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四是改革教学管理制度。要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推行休学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
五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要坚持全员参加、专兼结合,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组织开展专门培训。
六是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要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重点、分层次举办讲座论坛,全方位、多方面开展主题活动。要加大创新创业价值宣传,发掘树立创新创业先进典型。
内容来源 | 创新创业周刊;中国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