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岛主于2004年11月
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自始至终伴随着矛盾和对立.其中,一个经常带来问题的方面是企业发展.发展过程本身就意味着原来均衡的破坏,需要在新的阶段重新找到均势,找到平衡,特别是在环境变为激烈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点的重要性比以往大大提高,更需要在管理上予以足够的重视。
本文要谈的既不是企业组织机构本身的因素,也不是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而是着重谈谈企业发展与惯性的问题。
不论是为了适应环境,还是为了解决发展带来的问题,企业都需要在新情况下谋求新的平衡。因此,必要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就是发展过程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换言之,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新思维、新技术、新战略、新市场、新流程等许多方面,都是企业要探索的。探索新的东西往往意味着要抛弃一些旧的东西,要开创性地尝试解决新问题。然而,探索和开创会遇到来自惯性的阻碍。工作程序也好,沟通过程也好,或者是思维方式也好,人们往往习惯于采用已熟悉了的或习惯了的方式方法,排斥生疏的、不熟悉的东西。但是,如果不能从旧的体系方法当中解脱出来,就不可能产生或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无法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因此,发展过程还必须解决发展与惯性之间的矛盾。
企业发展中的惯性,从大的方面划分,可分为体系惯性和个人惯性。
(一) 体系惯性是指企业运行过程中整体意义上形成的固定的、僵化的体系和秩序。个人惯性指个人在长期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的观念、准则和思维方法、工作习惯等。体系惯性存在于两个层次:(1)业务活动层次。企业在以往的探索、尝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成熟的操作规程,各部门、各环节之间,有了密切协调的配合关系,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业务操作规范。这种情况对于原有的条件而言,是一种最有效的办法。但同时有不易变革的弊病。改变其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和改变整个过程一样,都是非常困难的。(2)管理体系层次。如组织结构体系、计划与控制体系、制度体系,建立并经过一段时间稳定下来以后,都有不易改变、自身维持原习惯做法的倾向,因而都有在面临新情况时不易调整的一面。
(二) 个人惯性也有两个基本方面:一个是思维方面的,一个是情感方面的。一个人思维方式越是固定成熟,越是不能发现与其价值观念不一致的新问题,对变化的反应越是迟滞、麻木。思维方式僵化的人不易发现和接受新事物,对变革持消极抵抗态度。情感方面的惯性主要是人际关系方面的。一部分人长期在一个团体中工作,会在相互之间的感情、作风、习惯等方面形成一定的一致性和适应性。这种状态包含许多非理性的成分在内。当新事物与这部分人的情感方面的习惯不吻合时,就会遇到强有力的抵抗。
上述两个方面的惯性,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有益的状态。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有意无意地形成的消除或缓解矛盾的状态。这种惯性在一定程度以内是有意义的,它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内耗,但越过了必要的限度,就成了一种发展变化的阻碍力量。因为它消除了矛盾,使企业处于某种稳定不变的状态,缺少发展所需的创造性,缺少比较、竞争和刺激,缺少活力,不利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