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自己才是最大财富

0 244
投资自己的视野和洞察力



大家一定没有少听这种论调:中国学生的学术能力是出类拔萃的,但相比而言创造力就是战五渣。无论这背后有多少纷繁复杂的因素,总之一句话,要想保住自己所剩无几的创造力,郭嘉肯定是靠不住了,只能靠自己。



方式一是阅读,大量的阅读。




一种成本最低的拓展自己视野的方式。我个人的习惯是“二八原则”:对80%的书籍,以“信息搜集”为目的,囫囵吞枣,快速阅读,知其然而不用知其所以然;对20%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互联网、营销学、经济学等等)的著作,除了搜集前沿信息外,对其经典作品要精读和细读,并尝试在实践中指导自己,去分析观察到的现象,逐步产生最为重要的所谓“洞察力”。



方式二是旅行,勇敢滴旅行。




我很喜欢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这是成本较高的扩展视野的方式,但它的价值是单纯阅读所无法取代的。一路以来的风光、生态、人文、民俗,旅伴之间的彼此了解,以及在旅行中重新发现认识的自己,都是满满的收获。




我相信以现在绝大多数中国年轻人的财力,一年一次旅行是完全可以承受的。需要指出的是,我个人完全不推荐那种跟团7天10国游的玩法,这种走马观花的路线完全无法让你观察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更何况大部分时候,景点本身都不如明信片上的好看。尝试一次深度的旅游吧,哪怕只是去一次近郊,在当地人家住几晚,帮他们干点儿农活儿,唠唠家常,都能让你收获很多书本之外的知识。



投资自己挑战的勇气和技巧




挑战永远伴随着风险,也伴随着收益。相信我们不大会碰到单枪匹马阻止核弹按钮之类的电影场景,更可能的挑战是:老板开会时提出一个项目,问大家谁愿意做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或者眼看下个月就要结婚了,却发现自己还没法塞进定制的漂亮婚纱。




并非所有人面对困难时都有迎头而上的勇气。但若是值得尝试的挑战,哪怕存在失败的可能,也应该勇敢地接受,付出努力和汗水去争取成功。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你惊讶地发现,你都不知道自己可以如此出色!




如何定义“挑战”?手到擒来那不算,要就要踮起脚尖来都够不到,必须跳起来才有机会触到的才是真正的挑战。太高或者太低,都会失去挑战本身的意义,也失去投资的价值。



不知道读者们,是否做过以下这些事?如果没有的话我建议可以挑选几个尝试一下,说不定会发现一个优秀到你不相信的自己哦~




☆尝试一次练摊儿:比如在圣诞节晚上去商业街兜售小饰品,并与城管斗智斗勇;




☆尝试一个人旅行:从做攻略到完成旅行全程靠自己完成,如要增加难度可考虑出境游;




☆尝试在100人面前演讲:主动申请一个机会,在一群人面前演讲一个你感兴趣的题目;




☆坚持一种运动的习惯:例如坚持晨跑、或者坚持游泳三个月。




上述的尝试可能给你带去额外的利益,那就是应对挑战的技巧和方法。这是值得宝贵的财富:

在你面临难度越来越高的挑战时,能心态平和,从容以对。



投资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方法论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拥有独特的观点是很重要的。这将使你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塑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这会对你未来的发展大大加分。




然而形成独到的观点并非易事。




有个“一万小时”的概念一度很火,指的是在某一领域投入超过10000个小时(大约7年的工作日)的时间,才有资格称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士。我的经验是除了阅读、学习、体验之外,还要会总结和提炼。找到自己真正有兴趣的方向,多学习,多阅读经典,有条件的话多尝试,在实践中修正自己的判断,经过时间的历练,方能摆脱禁锢,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



我从小学开始学习书法,到了高中结束了书法训练。虽然我并未成为书法高手,但在长达几年的临帖中,我见识到了真正杰出的书法作品,这在无形中提高了我自身对书法的审美层次。我没有成为书法家,但我看得出书法作品的优劣,还能分辨出何处为好,何处不足,可以分辨出书者的功力水准等等。这与我常看“经典(名家名帖)”是有关,也与我长期实践挂钩,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眼光”。




很多女生对打扮自己很有心得,清楚地知道自己适合哪种风格,不仅能够赶上潮流,而且精通如何扬长避短,这不仅需要审美眼光,也需要反复的搭配实践来验证。放到工作中,这其实是一种“认知+方法论”的组合。



在工作中我曾与许多出色的伙伴合作过,有人擅长布局,有人擅长细节策划,有人擅长执行。这些差异有些与性格相关,也与长期工作所形成的方法论有关,但他们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效率和效果都是其他人所无法替代的。这样的人,往往是团队中所不可或缺的骨干,也是老板们愿意培养和提拔的。



投资自己的心态和情绪管理




有人会问:心态和情绪管理也值得投资吗?如果值得,怎样投资?




这里有个真实故事和大家分享:




我的前同事James曾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年轻销售,三年前曾由于业绩全公司最佳获得过嘉奖。但从那以后,James的业绩却一路下滑,连续两年都接近垫底,最后黯然离开。找他详谈过一次,他一脸苦闷地道出了其中原委:获得嘉奖之后,James在一段时间里陷入了自我膨胀期,认为没有他搞不定的客户,对客户的需求关注也开始下降;此时,公司内其他的销售们都卯足一口劲,要从他手中抢回宝座,内部竞争压力剧增。不久之后,矛盾集中爆发,不仅外部客户不满意他的服务,内部对他的支持力度也有所下降,业绩出现明显滑坡。这时James又陷入另一个极端——自我怀疑,认为所有的人和事都是针对他,怨天尤人,花了很多时间在内部打嘴仗,如此一来愈发得不到支持,还把公司内部的支持者也都得罪了个遍。



James的遭遇,对很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也许并不陌生,甚至正在某处悄悄上演。血气方刚的职场新人,往往热情十足,活力无限,但也容易受到挫折,乃至一蹶不振。所以对心态和情绪的管理,是最容易被忽视,却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有的公司有“导师(Mentor)”制度,可以缓解新员工职业和生活上的迷惘;如果没有导师,那就主动和老板,或者老板的老板聊聊,向比你资深的人讨教如何在职场发展。此外,培养起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认识不同圈子的人和朋友,建立健康的交际网,别把工作当成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东西。这些都有助于年轻人心态尽快成熟起来,但我认为一切的前提,是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



玩过游戏都知道,大部分游戏中都有一套完善的升级系统。大多数玩家一般都会选择按部就班地练级、升级,因为越级挑战难度高失败概率大,而一直只挑战低阶任务,升级的速度也越来越慢;所以明确地知道自己在什么级别,该去做怎样的挑战,是头等大事。




职场里亦然。你的升级系统就是你的工作年限、经验、项目经历等。头等重要的,就是清晰地明确自己的定位,然后认真地做有价值的工作,并做出成绩,取得经验。常听到年轻员工感叹“老板不公,怀才不遇”,我的回应是:无论项目大小,先做出实际的成绩来,再谈怀不怀才的事儿;连游泳池都游不了一个来回的人,怎么去相信他可以进大海弄潮?



诚然,谦逊和隐忍,并非年轻人天生的基因,也并非每个行业的追求。但很多时候,企业和老板,都会用自己的选择做出注脚——James的离开,便是一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加入我们,

发现科技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立即注册

如果您已拥有本站账户,则可

推荐阅读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南岛主书院  备案号:粤ICP备19021659号-1  

Powered by nandaozhu.cn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