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的各方都应反思

听暖 发表于 2014-8-22 18: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制链接]
0 345
当下医疗纠纷中,如果只关注“医患矛盾”已经远远不够了,“医媒矛盾”也已经从水底浮上水面,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湖南湘潭产妇之死引发的汹汹舆情中,某种程度上,更是放大了“医媒矛盾”。  8月10日,湖南省湘潭县妇幼保健院发生一起产妇死亡事件。有媒体报道,产妇家属认为医院在抢救方面存在问题——本该在抢救的医生和护士全体失踪。甚至有的报道反复出现“含泪”“惨死”等字眼,一下子引爆了舆情。  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里,只要是涉医事件,舆情沸点是很低的。所以,即便很多围观者并不了解事件全貌,也不影响他们把怒火喷向医院。冷血、不作为、漠视患者生命,像每一起医疗纠纷一样,医院和医生是逃不过舆论的口诛笔伐的。  然而在湘潭产妇之死事件中,舆情却多次发生逆转。当大多数舆论都在批评医院时,有媒体站出来批评围观的公众及最初的报道者不尊重常识。在湘潭官方给出的声明中,也初步确认了产妇的死因,“因羊水栓塞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不少医学界人士也认为死因就是羊水栓塞,并对此做了介绍。公开资料显示,羊水栓塞的发作率大约两万分之一,但孕妇和胎儿死亡率高达80%,是至今残存的孕产妇死亡主因。在产前无法检测出产妇是否羊水栓塞,也无法确定到底何种体质的人会羊水栓塞,全世界都在研究它的发病机理。  在媒体普及了这一医学常识后,很多人又开始炮轰患者家属和媒体。家属不具备医学常识尚可理解,而媒体作为一种“社会公器”,在报道公共事件中必须具备专业素养。不负责任的报道只会加剧社会矛盾,而无助于矛盾的缓解。尤其是在医患矛盾“一点就着”的今天,报道者更要严谨慎重。  不可否认的是,在涉及医患纠纷乃至食品安全的领域时,报道者确实出现过因为专业素养不足而导致的报道出现偏差。值得反思的是,偏差往往能赚足公众眼球,因为媒体报道的偏差恰恰是公众需要的情绪,媒体报道中出现的偏差往往是公众“本以为”的真相。这种偏差在迎合公众情绪的同时,其实恰恰误导了公众。在公众情绪和媒体报道偏差的合谋中,另一方的话语权被剥夺,于是真相被掩盖或者是在很长时间之后才能真正被披露。  都说医患关系不应该是对立关系而应该是合作关系,而医患关系如今之所以发展到如此紧张的程度,媒体固然有值得反思之处,但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是,中国人往往习惯被裹挟在舆论洪流中去指责对方而不反思自己。比如当舆论开始指责“媒体无良激化医患矛盾”时,一些医生也赶紧站出来以各种姿态炮轰媒体,他们却不会独立在舆论洪流之外站在岸边反思自己工作中有无不当。湘潭产妇之死事件出现舆情逆转时,很多医学界大V们便开始在微博上大发牢骚,数落患者家属的“中国式医闹”和媒体先入为主的站队思维,他们并没有借此反思湘潭医院方在和患者沟通方面有没有欠妥的地方。  在医患关系中,每当舆论出现利己一方时,这一方就恨不得抓住每一秒去攻击对方的不是,似乎只有把另一方驳得体无完肤,医患矛盾才能得以缓解。“抓住舆论为自己服务”似乎成了解决问题的通用规则。在外力没有真正介入之前,如果当事几方都缺乏自省的姿态,矛盾非但不能得以缓解,反而会越积越深。  在医患关系中,真正的外力是什么?是好的政策和制度。如果医疗流程透明、事故鉴定公正,医疗纠纷还会不会这么频繁?如果有好的制度和政策滋养,患者是不是也可以从心底认可“医生的使命是治病而不是救命”?可悲的是,不科学的医疗纠纷鉴定程序加剧了医患彼此间的矛盾,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把媒体当作了“工具”,而医疗行政主管部门为了求稳,总是习惯于采取“花钱买稳定”息事宁人的办法处理医疗纠纷。湘潭产妇之死中,湘潭医院方表示愿意赔偿给家属53万元。如果医院真的没有事实过错,不知道这笔钱到底是对死者的“抚恤慰问”,还是“求稳需要”?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加入我们,

发现科技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立即注册

如果您已拥有本站账户,则可

推荐阅读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南岛主书院  备案号:粤ICP备19021659号-1  

Powered by nandaozhu.cn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