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外贸:国际形势变好 但下行压力仍大

茗语嫣 发表于 2014-11-24 00: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制链接]
0 347
5-141121102912926.jpg

随着12月的临近,2014年外贸将要画上遗憾的句号。展望2015年,外贸形势又将如何?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4 年秋季)》指出:2015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可能略有改善,但回升幅度有限,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较为突出;国内环境总体稳定,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2015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突出体现在:外部需求难有明显回升;中国外贸竞争优势转换“青黄不接”;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等。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态势基本确立,经济增速缓慢回升。美国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持续向好,经济进入稳步增长轨道。欧元区经济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下降,随着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加大,经济将实现低速增长。日本消费税率上调的影响逐渐减弱,但结构改革效果不容乐观,经济将实现微弱增长。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总体仍快于发达国家,应对经济冲击的能力有所增强。IMF预计,2015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8%,增速比2014年提高0.5个百分点。WTO预计,2015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4%,增速比2014年提高0.9个百分点。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15年全球跨国投资规模将从2014年的1.6万亿美元扩大到1.7万亿美元。但金融危机后续影响依然存在,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发达国家宏观政策分化,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上升,热点地区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将成为经济波动的重大风险来源。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力度仍然较弱。 世界经济处于低速增长的调整阶段,增长动力与危机前相比已明显减弱。发达经济体房地产市场远未恢复繁荣景象,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缺乏新热点,特别是政府债务进一步上升,财政政策空间受到极大限制,需求疲软问题趋于长期化。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美国收入差距扩大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欧元区通货紧缩压力增大,日本经济结构性改革面临阻碍。新兴经济体结构性矛盾突出,有的国家产业结构单一,过于依赖能源资源出口,受国际市场能源资源价格下滑影响严重;有的国家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问题突出,抵御资本外流冲击能力较弱,整固财政、调整经济结构短期内难免影响经济增速。从全球范围看,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劳动生产率增长出现放缓之势,拉低全球经济潜在增长率。

二是美国货币政策调整产生广泛影响。 随着美国经济走上稳步复苏轨道、劳动力市场接近危机前正常水平,美联储已彻底终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2015年内进入加息周期。美国货币政策向常态回归,有利于防范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积聚,是适应经济复苏的必然举措,但其外溢效应将吸引短期资金流向美国,推高全球金融市场利率。在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尚需宽松货币政策支持的情况下,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其宽松政策效果,抑制经济增长。一些外汇储备较少、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的新兴经济体则面临资本外流冲击,可能形成新一轮金融动荡,冲击其经济和金融稳定。

三是贸易保护主义尚未得到有效抑制。 尽管世界经济增长有所起色,但不少国家失业率较高,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新兴经济体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扶持本国产业,对市场开放态度保守,全球贸易摩擦依然高发,多边贸易体制遭遇新挫折。据世贸组织统计,金融危机以来,二十国集团成员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中,约80%仍在实施,影响全球4%左右的进口。尽管2013年底世贸组织达成巴厘岛一揽子协议,但由于一些成员态度消极,协议迟迟得不到落实,多哈回合再度陷入困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主要经济体之间掀起商签自贸协定潮流,自贸区成员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深入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推动力。但一些自贸协定可能导致世贸组织不同成员之间形成相对封闭的经贸集团,对协定之外的国家和地区产生挤出效应等不利影响。

四是地缘冲突给全球经济带来风险。 9月份,乌克兰冲突双方达成停火协定,局势出现好转迹象,10月份俄罗斯又采取了一些缓解乌克兰危机的举措。但乌克兰危机源于欧亚地区长期以来的地缘政治矛盾,未来发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可能在较长时期内影响相关国家经济和经贸往来。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在伊拉克等国兴风作浪,威胁地区稳定,若进一步坐大,还可能威胁全球石油供应安全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将创造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进一步改善,提升了经济增长潜力。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将激发广大经济主体的创新动力和经济发展活力。特别是中国积极推进新一轮扩大开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的改革开放经验将推广到其他地区甚至全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进入实施阶段,将为中国经济特别是对外经济贸易创造新的增长空间。国务院出台的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加强进口等政策措施深入落实,有利于保持外贸持续稳定增长。但中国工业产能过剩、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等矛盾交织,短期内难以化解,将对经济特别是投资增长起到抑制作用。

总体上看,2015年中国外贸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基本稳定,但是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外部需求难有明显回升。 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国际市场需求增幅有限,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风险不容低估。近期,全球经济先行指数已有所减弱。9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2.2,连续3个月下滑,其中美国、日本略有回调,欧元区跌至2013 年6月以来新低,汇丰银行编制的新兴市场指数仍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即使2015年全球贸易量增长达到世贸组织预计的4%,仍远低于过去20年5.3%的平均增速。与此同时,各国普遍把扩大出口当作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出口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已达 11.8%,随着自身规模扩大,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难度不断增大。

第二,中国外贸竞争优势“青黄不接”。 中国劳动力成本处于快速上涨期,近几年年均涨幅超过10%,沿海地区出口产业劳动力成本普遍相当于周边国家的2-3倍甚至更高,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竞争力不断萎缩,制造业利用外资持续下降,出口订单和产能快速向周边国家转移,不仅纺织服装等产品在发达市场份额明显下降,而且低端机电产品对发达市场出口增速也开始落后于部分周边国家,市场份额面临被蚕食的危险。中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经验不足,支持相关产品出口的财税、金融政策仍不完善,出口潜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此外,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发展面临诸多障碍,贸易便利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第三,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的背景下,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2014年前三季度,共有21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救济调查75起,同比增长17%,其中不少摩擦针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且涉案金额大,对中国外贸转型升级形成冲击。一些发达国家不断强化贸易执法,放宽立案标准,加严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规则,往往对中国出口企业裁定以较高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率。新兴经济体经济放缓,一些国家制造业陷入困境,保护本国产业的呼声上升,导致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也趋于增多。前三季度,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数量和金额均超过发达国家。

面对外贸发展的复杂形势,中国政府将深入落实稳定外贸增长和加强进口的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财政和金融服务,有效应对贸易摩擦,增强外贸发展潜力。在市场倒逼作用下,在国家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支持下,不少进出口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优化商品结构、市场结构,探索新型贸易方式,开展对外投资拓展国际营销网络,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和新的优势产品正在涌现,成为带动外贸发展的新生力量,推动2015年中国对外贸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加入我们,

发现科技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立即注册

如果您已拥有本站账户,则可

推荐阅读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南岛主书院  备案号:粤ICP备19021659号-1  

Powered by nandaozhu.cn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